您好,欢迎光临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官方微信

产经新闻/ Midwifery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新闻  >  市场动态  >  通用机械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2025年二季度)
通用机械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2025年二季度)
发布时间: 2025-07-03

2025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多项金融扶持精准投向基础建设和能源建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各部门针对制造业密集出台新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批基础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带来诸多利好。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展览与传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近期通用机械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园区建设、工程签约、项目开工等政策与市场信息,看看通用机械行业将享受哪些政策红利,看通用机械行业有哪些市场机遇!

 

—政策资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条例》,抓好宣传解读,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压实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牢牢牵住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强化大局意识,保持严的基调,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提高对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详情点击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相比2022年版清单,新版清单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至106项,减少了11项,事项下的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减少了17条,地方性管理措施减少了16条。

详情点击

15部门发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建设方案》明确,坚持“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则,分期分批制修订一批涵盖各领域、各要素、各环节的关键标准,增强标准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标准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基础支撑和规范引领作用。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各级各类标准协调衔接,形成标准合力。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标准国际影响力,推动标准国际衔接互认。

详情点击

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创新驱动、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系统推进、质量为先为原则,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详情点击

八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级政策文件,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标是到2030年培育100家领军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

详情点击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重点围绕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7个方面,提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着力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详情点击

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详情点击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

详情点击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目标。在前三版基础上,新版《指南》优化了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布局,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新增了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制造模式等标准方向,以及轻工、化工等细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内容。

详情点击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部署了强化制造业计量有效供给、深化制造业计量应用赋能、推进制造业计量创新升级等三方面共14项重点任务,加快突破计量关键技术和装备,建立健全先进的计量校准服务体系,形成高效的计量服务网络,推动计量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国建设提供计量护航。

详情点击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5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建立较为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标识和规则体系;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行动计划》从筑牢算力互联基础、优化算力设施互联、促进算力资源互用、创新算力业务互通、打造算力互联应用场景、夯实算力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六个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

详情点击

十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工作要点部署了4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4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详情点击

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为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健全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支撑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基础更加牢固,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对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详情点击

工信部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深化场景化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路径探索,持续迭代发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总结形成了高价值、标准化、可推广的典型场景。2025年版《参考指引》基于制造企业探索实践,结合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发展趋势,从工厂建设、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生产作业等8个重点环节,凝练出40个典型场景,并围绕场景业务活动、核心问题、实施路径与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详情点击

 

—市场信息—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

5月1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千瓦时。“华龙一号”是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

详情点击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投用

5月2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CCUS井,以初期8吨/小时的速度精准注入地下油藏,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详情点击

全球海拔最高光热电站全面投产

日前,中国电建EPC总承包的全球海拔最高光热电站西藏扎布耶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项目全面投产,对光热技术在高海拔地区应用具有示范意义。西藏扎布耶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项目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仲巴县,现场海拔4500米,是全球首个在高海拔、电网末端地区,以槽式光热电站为主电源实现清洁能源孤网运行,提供全天24小时安全、稳定、可靠综合供能的先行先试“珠峰”项目。

详情点击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至中卫段全线贯通投产

6月26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吐鲁番至中卫段甘肃宁夏段成功投产,标志着该线路全线贯通运营。作为连接中亚与中国的又一能源战略通道,该项目对提升国际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能源安全及推动绿色能源合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详情点击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中国海油6月25日宣布,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在业内首创“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的开发模式,分南、北、东3个井区部署12口水下气井,新建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5条深水脐带缆,构建起了地理距离跨度超过170公里、作业水深跨度超过1500米的超大规模油气生产设施集群。

详情点击

我国变速抽蓄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6月19日,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顺利完成验证试验,标志着我国变速抽蓄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填补了变速机组集电励磁系统国产化制造空白。

详情点击

我国首个四类技术融合的新型储能项目投产

6月16日,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公司蓬莱电厂101MW/205MWh复合储能电站高标准完成全部充放电试验和涉网试验,标志着我国首个集成磷酸铁锂、钠离子、全钒液流及飞轮四类储能技术的共享储能电站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该项目作为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及集团级科技项目,开创了“磷酸铁锂+钠离子+全钒液流+飞轮”四维储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行业先河。

详情点击

我国首套智能钻井系统“长龙号”正式投用

5月21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和创新集成的智能钻井系统——长城钻探“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1.0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页岩油施工现场雷88井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朝数字化、智能化钻井迈出关键一步。

详情点击

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

4月15日,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再次刷新我国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纪录。交付后这艘船将用于远东至欧洲航线的货物运输。交付的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一次可承载22万吨货物,24000个左右的集装箱堆叠高度相当于25层楼,被称为海上“超级带货王”。同时,这型船还采用了绿色燃料——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可为船舶提供单个航次近2万海里的超远续航。

详情点击

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交付首航

5月15日,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在广州南沙正式命名为“远海口”号,并交付首航。该船采用先进LNG双燃料主机,与传统单一燃油汽车船相比,可节省约20%的能耗,减少约27%的碳排放、30%的氮氧化物排放、99%的硫化物排放和90%以上PM颗粒物排放。该船还配置了302.8千瓦峰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持续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和船舶既有动力系统深度融合,为船舶稳定、可靠地补充电力。

详情点击

国内首套单机容量最大储能系统投入运行

5月16日20点40分,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东营2×200MWh独立共享储能项目一期工程实现一次并网成功,标志着国内首套单机容量最大的百兆瓦级高压级联先进储能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据悉,该项目采用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新风光电子自主研发的35kV高压级联技术及智能储能系统包含4套25MW/53.6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采用314Ah电芯适配104串液冷电池PACK,具备高效率、高性能的特点。

详情点击

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正式投运

4月14日上午,10辆满载化工品、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等货物的氢能重卡在中国石化重庆石油赶水加氢站加氢后启程,途经贵州,最终将抵达广西钦州港出海,标志着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并将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此条“氢走廊”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该“氢走廊”沿线经过的重庆长寿、贵州六盘水、广西百色等地氢能资源丰富,电解水制氢、氨分解制氢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详情点击

兰成渝管道顺序输送航煤试验启动

5月7日10时26分,兰成渝管道兰州站外输油品由柴油切换为试验航煤,标志着航煤与柴油顺序输送试验正式启动。航煤顺序输送试验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提高成品油管道使用效率,根据航煤生产和消费市场地区差异,对国内航煤资源调配优化布局开展的前期技术研究,也是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首次开展的大落差、长距离、大管径航煤混输试验。

详情点击

华东最大火力发电基地扩容升级

6月22日,中国能建浙江院设计、浙江火电承建的浙能嘉兴电厂四期扩建工程项目9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项目规划建设9号、10号两台机组,本次投产的9号机组为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供电煤耗达到国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同步配套建设了除尘、脱硫、脱硝等超低排放环保设施,单台机组预计年发50亿度电,相当于为200万户家庭提供一年的用电量。

详情点击

中国渤海最大海上油气平台完工起运

5月2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在山东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离港起运,标志着平台陆地工程全部完工,进入海上作业阶段。平台实现多项首创技术,创造了渤海区域海上油气平台尺寸和重量新纪录。平台通过搭载基于DeepSeekR1的工程生产一体化智能助手,可实现智能生产、能耗管理和安全管理一体化,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型海上低碳智能平台。

详情点击

中国国内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投产

5月25日,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正式投产。宝池储能站属于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也是云南省首批集中共享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装机规模200兆瓦/400兆瓦时,按照每天两充两放测算,电站每年可调节电量5.8亿千瓦时,相当于近27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其中绿电占比高达98%。该项目由南方电网储能公司投资建设,于2024年10月开工,历经并网送电、全容量并网运行,5月完成检测试验正式投产。

详情点击

华能南山电厂2台燃气机组部投运

6月19日,华能南山电厂,6号燃气发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设计值。至此,该电厂扩建2台46万千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作为海南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创新应用全国首台GVPI技术500兆瓦级全氢冷发电机、国际领先的F级AE94.3A型燃机等20余项先进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生产控制系统与电厂管控平台,机组发电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详情点击

中国首套“绿电+储能+能源化工”一体化示范装置在准格尔旗稳定运行

6月9日从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获悉,国内首套“绿电+大容量储能+能源化工装置”一体化耦合重大技术示范装置,已在准格尔旗实现稳定运行。这套技术集成拓宽了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边界,填补了煤化工领域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空白,为能源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详情点击

渤海最大油气平台完成浮托安装

6月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成功完成浮托安装,一举打破渤海区域海上油气平台尺寸和重量新纪录,项目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本次安装的中心处理平台是一座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3层8腿多功能海洋平台,高度22.8米,投影面积相当于近1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设计重量超2万吨,是渤海海域重量最重、外形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气平台,超过了国内海上浮吊的能力极限,采用浮托技术进行海上安装。

详情点击

我国首套350兆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投运

5月31日,我国首套350兆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国家电投通辽2×350兆瓦智慧热电联产机组项目6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该项目顺利实现“双投”目标,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由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通辽电投发电公司负责建设,项目动态总投资30.4亿元,共建设2台350兆瓦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智慧热电联产机组,替代内蒙古公司通辽发电总厂4×200兆瓦机组,是全国煤电“上大压小”示范工程。

详情点击

全球首艘9300车甲醇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成功下水

5月21日,由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订造、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首艘9300车甲醇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在江苏南通成功下水。该船是招商轮船订造的系列甲醇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的首制船,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智能大型汽车滚装船舶建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汽车滚装船低碳转型提供创新样本。

详情点击

向家坝水电站完成“全系统+全机组+全电站”大规模系统设备升级改造

5月31日,我国第五大水电站——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8号机组安装国产化控制系统后成功投运,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首个实现“全系统+全机组+全电站”大规模系统设备升级改造的巨型水电站。

详情点击

我国水电大容量机组技术取得新突破

5月29日,从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获悉,黄河流域海拔最高的水电工程青海玛尔挡水电站首次落地应用大型水电机组压水调相技术,标志着我国在水电领域大容量机组调相运行取得新突破。据介绍,应用压水调相技术后,水电站机组在枯水期可以随时按系统要求进入调相运行,可有效提升跨区输电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详情点击

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1号机组冷却塔突破百节

6月2日,世界核电第一大塔——国家电投广东廉江核电项目1号机组冷却塔筒壁第100节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塔体高度达到161米,标志着冷却塔主体结构稳步成型,为后续双曲线收束段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廉江核电项目在我国核能领域首次开发使用超大型冷却塔,一期工程建设两台CAP1000三代核电机组,每台机组配置一座逆流式自然通风高位集水塔,塔高218.7米、零米直径约174.5米,单塔淋水面积20000平方米。1号机组冷却塔是世界首个核电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

详情点击

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空分装置3套大型冷箱封顶

近日,由中国化学华陆公司EPC总承包的国内已知在建规模最大的电驱空分装置集群项目——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空分装置3套大型冷箱提前三个半月顺利封顶。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空分装置是国内一次建成的最大电驱空分装置群,生产规模为3×85000Nm³/h(O2),承担着国产大电机在空分行业的首次应用以及深冷蓄能型空分工业化装置系统研究两项重要科研课题。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对于促进风电和光伏电能的消纳、实现空分装置的节能降耗以及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详情点击

全球海拔最高 西藏首个塔式光热电站开工建设

6月10日,位于西藏那曲市安多县的土硕100兆瓦光热电站10日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西藏首个塔式光热电站,建成后每日可实现16小时连续稳定发电,年均发电量可达2.6亿度。

项目总投资约20.37亿元,地处海拔4650米的藏北高原,采用先进的熔盐塔式光热技术,通过80万平方米的定日镜将太阳能反射至吸热塔,使熔盐升温至560℃,再通过高温熔盐逆流换热,实现机械能向电能转化,输出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

详情点击

国家盐穴储氢库示范工程落户平煤神马

5月19日,“盐穴储氢库示范工程”和“百万方级储氢示范工程”授牌仪式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属联合盐化公司举行,标志着我国盐穴资源利用迈出重要一步,为我国盐穴储能开发开辟了新路径。盐穴因具有密封性能好、储氢规模大、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被视为解决氢能存储难题的优质技术路径。此次盐穴储氢库示范工程、百万方级储氢示范工程落户平煤神马集团,依托其丰富的盐田资源和前期盐穴储能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详情点击

世界首台(套)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气储能工程落子敦煌

5月8日,世界首台(套)甘肃酒泉敦煌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顺利在敦煌通过可研评审,标志着我国压气储能行业正向单机功率600兆瓦级跃升。该项目采用了“中国能建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开创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储气空间“三项世界之最”,单机功率一举提升至600兆瓦级,是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单机容量的又一大突破。

详情点击

华能石岛湾核电再开工1台机组

5月7日,随着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2号机组核岛顺利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我国首个集成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综合性核电基地建设再提速。华能石岛湾核电扩建工程位于山东省荣成市,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总装机容量超500万千瓦,工程一次规划、分两期建设。

详情点击

内蒙古再添绿氢输运“新动脉”

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获悉,近日,自治区能源局作出批复,同意建设敖汉―元宝山绿氢管道项目。据悉,该绿氢管道起自赤峰市敖汉旗工业园区敖汉旗首站,终点为赤峰市元宝山产业园元宝山综合站,全长约85公里,设计年输氢量21万吨,项目总投资4.3亿元,途径赤峰市敖汉旗、松山区、元宝山区3个旗区。

详情点击

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4月27日,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条规模最大、里程最长、工艺最齐全的超临界/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将同时满足吉林石化碳捕集和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油需求,实现减碳、增产的双赢重点管道项目。该工程设计总长约400公里,计划分两期实施,途经长春等4市12个县区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400万吨,实现驱油产量超100万吨。

详情点击

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3号机组全面开工

6月10日上午,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厂二期3号机组开工动员会在惠东县太平岭核电基地召开。平岭核电项目分三期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总投资超1200亿元。其中二期工程3、4号机组于2023年12月获得国务院核准,总投资超400亿元。

详情点击

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5月23日,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三期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防城港市举行,标志着中国广核集团防城港核电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三期工程5、6号机组将继续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单机容量120.8万千瓦。项目建设将创新采用“模块化施工”“数字化建造”等先进技术。

详情点击

中国能建数科集团签约河南南召35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6月19日,中国能建数科集团与河南省南召县人民政府举行35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合作开发协议签约仪式。数科集团将依托“中国能建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单机功率300兆瓦级湖北应城、甘肃酒泉、山东泰安等压气储能工程实践成果,在南召打造以新型储能为核心的“技术+资源+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新引擎。

详情点击

中国与阿联酋达成最大规模LNG协议

4月18日晚,阿联酋驻华大使馆发布消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与中国企业签署了三项液化天然气(LNG)协议,其中包括迄今为止中国与阿联酋达成的最大规模液化天然气协议。资料显示,本次签署的液化天然气协议涵盖了与中国民营能源企业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签署的液化天然气销售与购买协议。该协议为期 15 年,每年将供应可达100 万吨来自低碳鲁韦斯项目的液化天然气。这是中国与阿联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协议。

详情点击

华龙一号海外第二台机组通过巴基斯坦最终验收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4月18日,中国出口海外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3号(K-3)机组正式通过最终验收。至此,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两台机组(K-2/K-3)全部交付巴方,再次验证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技术成熟性和国际市场适应性,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推广的清洁能源“中国方案”。

详情点击

全球最大规模中外合资湿法冶炼项目关键设备安装完成

近日,中国化学六化建承建的全球最大规模中外合资湿法冶炼项目——印尼SLNC项目迎来重要里程碑。项目核心装置3×100万吨硫磺制酸工程的首台大件设备干燥塔以及湿法冶炼核心设备高压釜成功安装。

详情点击

中国能建签约哈萨克斯坦光储项目投资协议

5月24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州政府在浙江杭州就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巴托盖1GW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功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项目位于阿拉木图州埃西克市,规划建设1GW光伏发电站、配套储能系统、升压站、外送线路等。

详情点击

中企签署乌兹别克斯坦氮肥厂绿能低碳项目EPC总承包合同

近日,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材节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关联方中材海外签署了《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氮肥厂绿能低碳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合同》。根据合同,国际投资公司将委托中材海外实施并完成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氮肥厂绿能低碳项目的所有开发、设计、采购、供应、施工、启动、调试、测试以及修补缺陷等全部工作。

详情点击

中国化学签署哈萨克斯坦首个煤制气项目合作协议

6月16日,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化学国际公司联合东华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公司科研院正式签署《哈萨克斯坦煤制气项目合作协议》。这不仅是哈萨克斯坦首个煤制气项目,更是中哈两国深化清洁能源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详情点击

中国电建签约南美输变电项目EPC合同

当地时间6月16日,中国电建智利分公司与智利Transelec公司、CGE及法国Engie公司正式签订智利2024年4号法令项下G15标段500千伏变电站扩建与G04标段220千伏变电站扩建EPC合同。G15标段项目位于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大区,包含Parinas变电站OC01、OC02两子项,主要目标是提升区域清洁能源输送能力。

详情点击

中国化学中标中东首个海上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项目

近日,中国化学三化建成功中标阿曼MARSA液化天然气首期项目土建施工总承包工程。项目位于阿曼苏哈尔港,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液化天然气工厂之一,也将促使苏哈尔成为中东首个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

详情点击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获摩洛哥海水淡化项目订单

近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辅机版块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签约OCP SAFI WAVE II海水淡化项目(摩洛哥磷酸盐集团萨菲海淡二期项目)。项目建成后,其每日60万吨的优质淡水生产能力,将显著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压力,有力助推摩洛哥国家水资源战略布局的深化实施。

详情点击

中电工程国际公司签约阿尔及利亚杰勒法1262MW燃气电站工程项目

近日,中电工程国际公司牵头中电工程西北院、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签约阿尔及利亚1262MW杰勒法燃气电站工程项目。项目位于阿尔及利亚杰勒法省,工程范围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试运行等。

详情点击

 

—国际视野—

世界贸易组织: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于4月16日发布的《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在当前形势下,预计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比“低关税”基准情景下的预期低近三个百分点。这一预期基于截至4月14日的关税情况。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贸易收缩可能进一步加剧,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幅度可能达到1.5%。

详情点击

世界银行取消核能融资禁令以促进工业发展

6月12日,世界银行宣布解除其长期以来的核电项目融资禁令——未来将支持现有核电机组延寿计划,并助力发展中国家开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潜力。这一变革于世界银行董事会会议上获得通过,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在致员工的内部邮件中确认了该决定。世界核新闻网获得了该邮件内容。彭安杰在邮件中阐述了变革的核心理念:"电力是基本人权与发展基石。就业岗位需要电力——医疗系统、教育、清洁水源、公共安全等领域同样如此。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工业化及数字化加速,电力需求将持续攀升。"

详情点击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达到3.3万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2025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能源投资预计将达到3.3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占比显著提升。报告指出,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将达到2.2万亿美元,是化石燃料投资的两倍。这一趋势反映了全球对能源安全、减排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成本竞争力的关注。

详情点击

联合国海洋大会发布《尼斯海洋行动计划》

6月13日,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在法国尼斯闭幕,大会发布《尼斯海洋行动计划》,彰显了全球采取紧急行动保护蓝色星球共同未来的意愿。联合国新闻公报说,该计划由两部分构成,包括一份名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团结起来采取紧急行动》的政治宣言,以及各国及相关实体作出的自愿承诺。其中,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致通过的这项政治宣言呼吁采取具体措施保护海洋,包括扩大海洋保护区、实现海运业脱碳、应对海洋污染、为脆弱的沿海和岛屿地区筹集资金等。

详情点击

欧盟称实施核计划需2410亿欧元投资

欧盟委员会评估,到 2050 年,成员国计划的寿命延长和新的大型反应堆将需要投资 2410 亿欧元(2790 亿美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先进模块化反应堆则需要更多投资。欧盟委员会第八个核能示范计划(PINC)的通报称,预计核能装机容量将从2025年的98吉瓦增至2050年的109吉瓦。报告估计,到2040年,欧盟90%以上的电力将实现脱碳,并表示“对一些欧盟国家而言,核能是脱碳、工业竞争力和供应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情点击

欧盟为可再生能源设定新标准

据法国《回声报》网站报道,布鲁塞尔在工业自主战略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了其实施条例(相当于一项执行法令),为可再生能源招标设定非关税标准。这份备受业界期待的文件源自2024年通过的《净零工业法案》,旨在强化欧盟绿色技术产业生态。新规定制定了三大强制性预审标准:负责任的商业行为、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以及项目按期交付能力。此外,当欧盟某项技术供应的50%以上来自单一第三国,或当一个国家的份额达到40%且连续两年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时,还将自动触发弹性标准。

详情点击

欧盟拟用国际碳信用额等措施,实现到2040年90%的减排

据欧盟委员会5月28日消息,欧盟有望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减少约54%(与1990年相比),略低于其55%的减排目标,并实现至少42.5%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欧盟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霍克斯特拉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委员会将于7月2日提出一项减排目标,即到2040年将欧盟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减少90%,并为各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灵活性解决方案,包括允许各成员国使用国际碳信用额等措施,例如欧盟国家可以支付国外减排项目,并将其实现的减排量计入欧盟国家。

详情点击

欧盟选定第二届欧洲氢能银行拍卖获胜者

欧盟委员会(EC)近日宣布,已选出第二届欧洲氢能银行(EHB)拍卖的获胜者。此次拍卖旨在支持可再生氢能的生产,总计投入近10亿欧元资金,其中特别关注海运领域的承购商。这些选定的项目分布在五个国家,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在交通运输、化学工业或甲醇和氨生产等领域生产近220万吨可再生氢,同时避免超过15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欧盟委员会表示,这笔补贴将有助于缩小中标者的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从而加速清洁燃料的推广和应用。

详情点击

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2024年欧洲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市场规模达19GW

伍德麦肯兹表示,2024年欧洲购电协议(PPA)市场以太阳能和风能交易为主,由于买方希望对冲负定价时段,与电池相关的合同数量有所增加。根据伍德麦肯兹的数据,2024年欧洲购电协议模式的签约可再生能源规模接近19GW。 该咨询公司的《欧洲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追踪报告》”称,去年欧洲购电协议市场出现了激增,其中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占签约总装机容量的80%。

详情点击

英国和德国就海上氢气管道达成协议

德国和英国输电系统运营商 (TSO) GASCADE 和英国国家天然气公司已同意探索通过海上管道互联在北海两国之间建立氢气走廊的可行性。作为德英氢能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在奥雅纳公司、阿德尔菲公司和德国能源署 (Dena)最近开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GASCADE 和英国国家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MoU),研究建立海上氢能管道互联互通,预计这将增强欧洲的能源安全、恢复力和脱碳目标。

详情点击

特朗普签“核能复兴令”, 推动美国核工业复苏

当地时间5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四项与核能相关的行政命令。这些命令旨在加速反应堆测试,允许能源部和国防部在联邦土地上建造核反应堆,全面改革核管理委员会(NRC),并推动美国铀矿开采与浓缩能力提升。这四项命令的目标是加快用于国防和人工智能用途的核反应堆审批流程,改革NRC,希望在未来25年内将核能电力产量提高4倍,并调整监管程序,使三个实验性反应堆能在2026年7月4日前投入运行。白宫声明称,美国将迎来一场核能复兴。

详情点击

纽约州将建造美国近年来首批核电站之一

6月23日(路透社)消息,纽约州州长凯西·霍楚尔宣布,纽约州计划建造一座发电能力至少为1吉瓦的先进核电站,这将成为美国本世纪首批新建的反应堆之一。

近年来,美国核电在经历数十年的停滞后迎来复兴。高耗能数据中心的激增,以及交通运输和制造业等行业电气化带来的创纪录电力需求,是推动核电复兴的重要因素。

详情点击

英国政府将投资142亿英镑建造Sizewell C核电站

6月10日路透社消息,英国政府宣布,将投资142亿英镑(约合192.5亿美元)在英格兰东南部建造Sizewell C核电站。此投资是英国政府更广泛支出审查的一部分,该审查旨在确定未来四年的优先事项。当前,英国正积极寻求建造新的核电站,以替换老化的核电站,进而增强能源安全并实现气候目标。Sizewell C核电站建成后,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电力,为约600万户家庭供电。

详情点击

南非启动关键矿产发展战略

南非矿产和石油资源部长格韦德·曼塔谢5月20日在开普敦发表声明称,南非内阁正式批准《关键矿产与金属战略》,并决定将《2025年矿产资源发展法案(MRDB)》向公众征求意见。据介绍,该战略基于八项指标综合评估矿产“关键性”,基于出口潜力、就业带动、供应风险、销售表现、可替代性等维度对21种矿物开展研究。  

详情点击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核电站设计获批

乌兹别克斯坦原子能机构(Uzatom)新闻处称,乌兹别克斯坦吉扎赫地区小型核电站(SNPP)的场地布局计划已在运营总部和监督 SNPP 建设项目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会议上获得批准。

详情点击

德国经济部称盐洞可满足氢气存储需求

德国联邦经济部(BMWK)发布的一份新白皮书显示,德国无需依赖多孔岩层来氢气存储,其盐穴储量足以满足所有预计的国内和欧洲需求。该文件概述了未来氢气储存战略,肯定了德国“理想的地质条件”以支持其长期氢能计划。这些通过用水溶解盐而人工形成的地下洞穴已广泛用于天然气储存,并且被认为在技术上已准备好用于氢气储存。

详情点击

印度推进核能发展

4月28日,印度电力部长马诺哈尔·拉尔在主持电力部咨询委员会会议时发表讲话,会议围绕“核能发电发展路线图”展开讨论。据透露,目前印度在七个地点运营着25座核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达8880兆瓦,约占该国发电量的3%。同时,有8座总装机容量为6600兆瓦的核反应堆正在建设当中,另有10座总装机容量为7000兆瓦的反应堆处于项目前期阶段。

详情点击

法国修订《国家氢能战略》计划投入40亿欧元支持低碳氢能发展

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4月16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政府更新了《国家氢能战略》,将设立一项总额达40亿欧元的支持机制,在未来15年内保障低碳氢相较于化石燃料制氢的市场竞争力。公报说,尽管初步结果显示法国氢能产业前景广阔,但通过氢能手段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仍需时间,同时氢能产业也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

详情点击

日本计划2028年实现高温堆制氢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2025年4月20日报道,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JAEA)近日宣布,计划于2028年下半年开始利用高温工程试验堆(HTTR)制氢,并已于3月27日向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NRA)提交了相关申请。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计划在HTTR附近建设一座制氢设施,并通过地下管道将HTTR产生的高温热能直接输送至该设施,以实现氢气生产。若该计划顺利推进,日本将成为全球首个直接利用反应堆热能制氢的国家。

详情点击

法国EFGL浮动海上风电场首座浮式平台下水

近日,法国Les Eoliennes Flottantes du Golfe du Lion(EFGL)浮动海上风电场迎来重要进展,其首座浮式装置在法国马赛福斯港顺利下水。按照计划,涡轮机的组装工作将在Port-La Nouvelle海域完成,并于今年夏初在法国南部海岸约16公里处展开海上安装作业。此外,还有两艘浮标预计将于五月份沿同一路线航行至指定海域。据悉,每艘浮标重达2000吨,高度为22米,宽度为80米。

详情点击

全球首套大型绿色肥料生产设施EPC合同签订

近日,瑞士卡萨利与英国上市公司ATOME签署了价值达4.65亿美元的EPC合同,用以在巴拉圭的维拉塔地区建设全球首套大型绿色肥料生产设施。根据该合同,卡萨利在项目中还将许可包括绿氢、绿氨、硝酸、硝铵以及硝基肥料造粒在内的所有核心技术。

详情点击

  • 电话:010-88393520
  • 传真:010-88393529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五栋大楼B2-5层
  • 电子邮件:chenxi@cgmia.org.cn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视频号

Copyright ? 2019-2020 版权所有: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备案号:京ICP备05039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02号